党群园地
一线党员先进事迹记述 首页  >> 党群园地  >> 一线党员先进事迹记述
为事业义无反顾,为理想勇往直前 ——科技助力奥运备战一线党员李清正先进事迹记述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1-28 | 【打印】 【关闭】

中国国家举重队在东京奥运会上8人参赛力斩7金,在世界举重舞台上刷新了历史。赛后,人民网发布的“揭秘中国举重队训练黑科技”视频在网络平台上收获了逾2000万的点击率。网友们看到运动员使用漂浮仓、八角机等高科技设备训练时,无不惊叹于辉煌成绩背后强大的科技支撑。时任举摔柔中心主任周进强对媒体表示:“后勤保障人员、科技人员,每时每刻都在为运动员提供全方位帮助,所以每块金牌、奖牌都承载着这些幕后英雄的心血。”作为国家举重队科医团队负责人,我所体能训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清正和他带领的复合型科研团队就是其中的幕后英雄,他们在东京奥运会结束后顾不上休息,已然全力投入到备战巴黎奥运会的科技保障工作中。

在磨砺中成长,在信念中前行

李清正在我所攻读研究生期间正值2008年北京奥运会备战周期,我所赵鹏研究员带领他进入国家举重队,开始了最初的下队生涯。2013年,李清正正式成为国家举重队的科研人员。10年间,李清正风雨兼程,耕耘不辍,陪伴国家举重队经历了近3个奥运周期逐渐从一名单一领域的科研人员成长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多面手。2019年,李清正被任命为国家举重队科医团队负责人,除了做生理生化监控的“老本行”外,还要统筹体能训练、功能训练、心理训练、技术分析、物理治疗、伤后康复等环节,把全方位、复合型的保障模式贯穿国家队每个训练日当中

李清正照片1.jpg

图为2019731李清正向视察国家举重队的孙春兰副总理汇报科技助力工作的开展情况

东京奥运会周期,李清正与科研团队一起,经历了疫情封闭和奥运延期的考验。疫情导致以往的跟队模式被彻底打破,严格管理、全封闭、科研24小时全程跟队成为新常态。在18个月的封闭训练和11个月的转训中,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中,在家人的默默支持和付出中,李清正亲眼见证了东京赛场上8次升起国旗和7次奏响国歌,当看到举重队运动员一次次在举重台上力拔千钧,勇金牌,李清正觉得在那一刻备战过程中的一切苦和累都值了。

今年6月,在阿尔巴尼亚举行的国际举重联合会竞选中,李清正选国际举联训练与科研委员会委员。此次国际组织任职,充分体现了我所科研人员运动项目熟悉度高、专业水平强、项目认可度好的特点,能够参与国际体育治理,对提升我国在国际举联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

做实做细日常科学训练保障,让数据“说话”

星期天一大早,李清正习惯性地打开邮箱,查看实验室发来的国家举重队前一天的生化测试数据,这是他常年下队的固定动作。为了尽快形成报告,拿到测试数据后,李清正马不停蹄地开始整理,精心对比每一个运动员的数据变化。几小时后,他将整理好的报告按组给国家举重队教练组,对生化指标变化较大的问题还要与教练员进行重点分析。10年的下队生活,李清正的时间表和国家队训练保持高度一致,早已没有了“双休日”“节假日”的概念,只有周而复始的固定模式:每周两次核心力量、心肺功能等体能训练课,使用心率带实时监测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训练后的微压氧舱、加压冷疗、脉冲加压、漂浮舱恢复以及对恢复时机能状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控,还要与教练员沟通训练后营养补充的方法和时效;定期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成分测试,通过数据告诉他们肌肉的变化。

为贯彻落实总局“科训一体化”的奥运备战目标,李清正所在的科研团队协助国家举重队在训练局国家举重馆二楼,专门设置了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评估实验室、机能恢复实验室、康复体能实验室。微压氧舱、加压冷疗、脉冲加压、漂浮舱、等速训练器等高科技设备,已经成为中国举重队队员科学化、数字化训练的必备工具。

李清正照片2.jpg

图为国家队训练中使用划船机对运动员进行心肺功能测试

数据本身不会说话,但科研人员要做的是通过分析看到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问题,透过表象看本质,使其成为教练员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的科学依据。因此会看、会用、会分析成了科研人员的必备技能。作为三个实验室建设的亲历者,李清正对每一台仪器的功能都谙熟于心。“干式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等对于运动员训练的强度和效果进行监测,能直观检测出运动员身体对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反应;血红蛋白测试仪等生化指标检测设备可以准确反映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情况、机体恢复情况,这样能更科学帮助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减少伤病隐患”,李清正举例说。国家举重队以周为单位实行训练量“两大一小”的训练节奏,有的运动员在大量训练周的第二周如果出现比较明显的疲劳反应,教练员就需要进行一定调整,依据正是这些监测设备提供的数据。

十年坚守源于矢志不渝的热爱和敢打敢拼的决心

作为一名党员,李清正始终保持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决心。疫情期间出国风险极高,20214月,李清正随队赴乌兹别克斯坦参赛,回国的飞机上全程二级防护,回国后被通知旁边的乘客确诊为阳性;20226月赴阿尔巴尼亚参加国际举重联合会竞选,回国同航班192名乘客中有42名阳性。即使风险重重,但为了事业,依然义无反顾,奋勇向前。

作为一名下队科研人员,李清正始终坚持刻苦钻研、潜心工作的踏实作风。国家举重队教练员在满意度调查中对李清正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于杰教练在给李清正的年终评价中,在服务内容、数量、效率、质量、效果五个层面给出了满分好评。同在举重队下队的我所体能训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孔令华说:“在国家队科研保障的各项工作中,清正老师会将各个方面事项进行统筹规划,使各项科技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也会帮我分析在对重点运动员进行科技保障中遇到的一些专业问题,并给出一些可行性的指导建议。”202212月,李清正荣获国家体育总局2021年度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李清正照片3.jpg

图为20218月在奥运会比赛后与国家举重男队主教练于杰在奥运村

十年的下队科研工作,凝结着李清正对国家举重队矢志不渝的热爱,也总结出他对竞技体育的感悟:从每个奥运周期开始时人数众多的大集训,到奥运会前举重馆里为数不多的身影,竞技体育的大浪淘沙一遍遍地上演着,每个站上奥运领奖台的运动员,都是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而为这些“艺术品”提供科技保障的科研人员,将继续在以后的无数个普通却不平凡的日子里,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陪伴运动员攻克重重难关,为国家队在奥运征途中保驾护航、再创新功。

版权所有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ICP:13023979号-3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邮编:100061
电话:010-87182527 传真:010-87182600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