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事业的新起点

发布时间:2018-07-02  |  【打印】 【关闭

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全世界人民的期盼和注目下终于在北京开幕了,一转眼4年过去了,又一个奥运周期与轮回。在运动场上,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与神话。回想一下本人走过的这4年路程,虽然不能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着,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这个4年的奥运周期中,本人被聘为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高原训练专家组成员和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学科带头人科研助理,参加了国家队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的高原训练的科技服务工作。还被青海省确定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系列学科带头人,负责了国家体育总局和青海省两个“高原训练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承担了科技部、青海省等部门多项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主编学术专著2部。曾获全国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青海省科技工作先进者“青海省优秀专家称号,得到了青海省政府的表彰。尤其是在今年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中,本人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火炬手,代表青海省体育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奥运火炬在西宁的传递活动。在火炬传递前,中央电视台、青海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青海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对我进行了专访,同时在火炬传递过程中进行了同步播报,这一下在青海我也成了明星,“砝码”大了(“砝码”:青海方言,厉害、了不起的意思)。但这一切都与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密不可分,是与4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领导、专家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取得的。

我与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交往与联系,是早在20多年前在我刚刚从事科研工作就开始了。但一直以来对于我国体育科研的最高权威机构了解得还不是很多,也没有太多的联系,除了仰慕之外还有一些神秘之感。但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与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成为了我工作、事业的新起点。

2004年,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方针,促进西部地区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加快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建设,中组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组织了首届“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训活动。我作为一名西部的体育科技工作者,有幸入选并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学习工作1年。当时正是雅典奥运会举办的一年,各项目国家队备战奥运会的各项工作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

在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高度重视此次培训活动,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人事处的安排下,各有关单位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处处为我们着想,想方设法为我们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刚到北京学习时,由于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办公大楼装修,他们也在外租房办公以及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专门租用了一间办公室;在为我们安排的宿舍中,专门为我们安装和配备了空调、冰箱、热水器、电视机、微波炉等生活设施;还组织了郊游、登山等多项活动,并为我们这些在京学习培训的人员举办了中秋联谊活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工作提供了保障。不仅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组织上对我们的重视、支持和信任,而且也使我们感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温暖。

科研所的老师以严谨求实、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和态度,结合我省实际工作的需要和本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我省地处高原,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信息闭塞,科技创新和研究深度差距较大等问题,制定出了“以高原训练为主要的研究和学习方向,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理念和科研思路,为高原训练研究和做好2008奥运会青海多巴高原训练科技服务打下一定基础”为宗旨的学习计划,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制订了详细的学习、工作计划。并经常主动了解和督促检查学习工作情况,对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帮助解决和指导,还毫无保留地提供了大量多年来积累的数据资料,为较好地完成本次培训学习任务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和汗水。

在一年的学习工作中,本人珍惜机会,虚心请教,努力学习,并坚持以学有所用,学有所获的思想,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查阅了有关高原训练诸多文献,进一步了解了有关高原训练、运动员机能监控以及国民体质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理论发展,使专业理论知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参加了诸多高规格、高水平的科研“研讨会”“培训班”以及“博硕士毕业论文报告会”等,拓宽了科研思路;还利用国家队备战2004奥运会等有利条件,专门到备战2004雅典奥运会的国家游泳队学习,对游泳项目的训练规律、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评定以及科学化训练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国家游泳队备战2008奥运会期间青海高原训练做好科技服务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导师的帮助下,不仅使自己在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工作的能力,而且在科研理念、科研方法、科研管理、科研思路等方面都有了本质上的提高,进一步搞好体育科研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004年底,当我圆满结束了1年的工作学习后返回工作单位,将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所学到的知识、科研理念以及敬业精神带到了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学习结束而结束,而是继续给我们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2005年,我被聘为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学科带头人科研助理,参加了国家队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的高原训练的科技服务工作,负责编发《高原训练信息动态》;还让我参与了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多项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主编了《高原训练实用问答》学术专著,该研究成果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中国体育教练员参考教材并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高原训练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将在国家游泳等运动队中学到的科技保障和服务的经验和方法,应用到了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海高原训练中,受到了有关领导、教练、运动员的好评,为游泳等项目在北京奥运会上成功突破尽了一份力。在总局科研所专家的指导下,按照总局科研所建设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模式,组织申请了国家体育总局和青海省“高原训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并已获得批准。同时本人还承担了青海省的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4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和青海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也给了我极大的荣誉。但这一切都是没有当初坚实的基础,没有当初的理念的提升,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所以说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是我事业的新起点!

今后,我将从零开始,继续学习,努力工作,把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长期保持下去,以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严谨的学风,探索和总结高原训练和高原国民体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经验,多出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体育科技水平,以及为高原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以回报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培养和支持。

作者:马福海 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京ICP备13023979号-3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邮编:100061 电话:010-87182527 传真:010-87182600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