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队伍
副研究员 首页  >> 研究队伍  >> 副研究员
王智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2-26 | 【打印】 【关闭】



运动心理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电   话:  86-10-87182517

传   真:  86-10-87182600

通讯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

邮政编码:  100061

电子邮件:  wangzhi@ciss.cn

教育经历:

n 1995年9月-1999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n 1999年9月-2002年6月,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

n 2005年9月-201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n 2002年6月-2004年12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n 2004年1月-2010年12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n 2011年1月-2021年12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21年12月-至今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研究领域:

运动心理学。研究方向为:心理训练,心理测量,体育社会心理学。

获奖情况:

n 第28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三等奖,项目名称“备战雅典奥运会心理攻关与科技服务”,2005,排名第8。

n 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气象局十二部门共同成立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颁发的“科技奥运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n “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科技奥运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n 国家体育总局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三等奖,项目名称“中国乒乓球女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系统心理科技攻关与服务”,2009,排名第1。

n 第30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奖励奖三等奖,项目名称“国家女子举重队备战2012年奥运会科研攻关研究”,2013,排名第5。

n 第30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奖励奖三等奖,项目名称“国家乒乓球队重点运动员备战2012年奥运会竞技状态的诊断与监测”,2013,排名第8。


学术交流:

1)优秀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运动心理能力的认知发展特征与培养要素探讨,第九届全运会体育科学大会专题报告,2001,第1作者。

2)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构成及有关个体状态性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第七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专题报告,2002,第1作者。

3)增强我国优秀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运动员参加第19届冬奥会比赛心理能力发挥的综合系统性研究,第七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专题报告,2002,第2作者。

4)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特点的探讨,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报告,2004,第1作者。

5)对我国优秀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书面交流,2004,第1作者。

6)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的比较研究,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墙报交流,2004,第2作者。

7)江苏省体育局备战第十届全运会心理攻关与科技服务模式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专题报告,2005,第1作者。

8)影响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教练行为:运动员知觉模型的建立,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墙报,2007,第1作者。

9)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结构.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体育运动心理学小组专题报告,2007,第1作者。

10)过程变量对生物反馈注意力训练效果的影响,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墙报,2011,第1作者。

11)中国举重女队备战伦敦奥运会的赛前心理准备,伦敦奥运会、残奥会中国运动员心理训练学术论坛主题报告,2012,第1作者。

12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Chinese Coach Athlete Relationship Scale,第13届世界运动心理学大会(The 2013 ISSP World Congress)墙报交流2013,第1作者。


论文发表情况:

1)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构成及有关个体状态性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体育科学,200323(3),第1作者。

2)增强我国优秀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运动员参加冬奥会比赛心理能力发挥的综合系统性研究,体育科学,200323(6),第2作者。

321世纪初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格局及趋向的思考,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4),第2作者。

4)帆船帆板和足球运动员情绪唤醒水平的生理监测指标与评价研究,体育科学,2004,24(9),第1作者。

5)中国运动员生理心理常数和营养状况调查,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第5作者。

6)柔道项目首场比赛抑制现象的调查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第2作者。

7)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和有关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体育科学,2007,27(7),第1作者。

8)对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的调查:理想比赛心理状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体育科学,2007,27(9),第1作者。

9)儿童青少年与体育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合译。

10)女子篮球运动员的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和应激应对之间的关系.体育科学,2009,29(11),1作者。

11)不同反馈形式的生物反馈和音乐放松训练对生理反应和心理指标的影响. 体育科学,2010,30(4),1作者。

12)《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软件》第3版,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1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n 优秀运动员流畅状态出现促成因素的研究,2005-2006,国家体育总局应用基础课题,课题负责人

n 国家女子垒球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心理科技攻关服务的阶段性(2006年)研究,2006,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攻关课题,课题负责人

n 为中国乒乓球女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系统心理科技攻关与服务, 2007-2008,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攻关课题,课题负责人

n 国家女子举重队备战2012年奥运会的心理科研攻关与服务,2010,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攻关课题,课题负责人

n 国家女子举重队备战2012年奥运会的心理科研攻关与服务(2011-2012), 2011-2012,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攻关课题,课题负责人

n 影响运动员比赛表现的教练执教行为、教练员-运动员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2012-2014,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攻关课题,课题负责人

我国乒乓球男队重点运动员心理调节与训练,2013-2014,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攻关课题,课题负责人

版权所有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ICP:13023979号-3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邮编:100061
电话:010-87182527 传真:010-87182600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