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所庆系列报道:奥运金牌背后,我亦闪闪发光——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竞技体育科研团队

发布时间:2018-09-14  |  【打印】 【关闭

  

  中国奥运征程中的每一块奖牌、每一份成绩,不止是由运动员和教练的汗水铸就而成,背后,更离不开一群兢兢业业的体育科研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科研所”)竞技体育科研团队,长期深入国家队运动训练一线,为田径、游泳、乒乓、举重、跳水等近20个运动项目的国家队备战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综合科技支持,在训练监控、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心理调控、伤病防治、运动康复、营养补充、信息分析等方面,为我国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和我国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他们不懈努力,运用科技的力量作出科研人的贡献,用科技助力奥运。
竞技体育科研团队硕果累累,主持完成的《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诊断和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理论与方法》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建成运动心理和运动训练监控2个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课题、国家基础性工作项目及国家体育总局重点攻关课题等重大科研工作。

  竞技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秋表示,国家队奥运备战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在政策上非常重视科技的作用,组织大量的奥运课题攻关,以教练团队为核心,以科医人员辅助配合,组织科研人员加入实现更加科学的训练。科学训练提高整体水平,打下了整体的基础,我们再以冠军模型为参考,个性化塑造打造冠军。四年奥运周期拼的不仅是刻苦训练和技战术的提高,更是一种体育科技的比拼;这其中,我们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和运动团队一样,视国家荣誉高于一切,默默奉献,在成绩的取得上功不可没。

  生于1983年的姜自立于2017年博士毕业后来到科研所工作,在国家田径队随队进行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保障工作,别看才工作一年,但已经在冠军模型等方面做出很多工作,快速成长为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姜自立说:“作为科研人员,应该提供很多参数给教练员参考,比如运动员的力量、各种身体形态的指标、专业技术的指标等等,有了这个指标,运动员进行对比之后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我们的强项在哪儿。‘强项更强,恶补短板’,这不仅是体育总局给运动队的要求,更是对我们科研人员的期望。”

  参考国内外各项大赛数据,结合大量优秀运动员个人信息总结提炼出来的“冠军模型”不仅是姜自立所在的田径队的研究任务,国家游泳队科研团队负责人程燕也正在进行这项工作,“冠军模型的总结和制订是总局向我们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各个项目的科研团队现在都在总结,这也是科技助力奥运的重要方面,游泳队出了很多明星球员,每个人的特点都非常鲜明,我们更需要去采集这些个人技战术特点和个人情况,结合国内外大赛经验,在个性中总结出共性的东西。”

  国家摔跤队科研团队负责人何子红和国家举重队科研团队负责人赵鹏都认为,像鲨鱼皮泳衣、自行车头盔等科研攻关效果能立竿见影,但在日常训练中,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科技服务。每天关注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状况,包括对运动员体重控制、营养品补给等各方面,进行适时的检测及时提供有效信息反馈给教练,教练可以准确掌握变化,从而科学调配每天的训练量和提供适当的干预,达到更加合理和个体化的效果。

  国家乒乓球队科研团队负责人肖丹丹动情地说:“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是体育界的一面旗帜,是国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乒乓球科研工作充满了挑战。给予世界一流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切实有效的科技支撑,解决训练实践中的一个个问题,对我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因为有梦想、有不服输的精神、有愿意接受挑战的性格,以及对乒乓球科研的热爱,在所领导和同事,以及乒乓球科研前辈对我的极大支持和帮助下,我和我的科研团队一直以来并将长此以往,全情付出,加倍努力。”

转自中国体育报

版权所有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京ICP备13023979号-3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邮编:100061 电话:010-87182527 传真:010-87182600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